大學對其收生有最終決定權。然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亦另有指引確保公帑能妥善運用,並收集大學的數據。簡單說明如下:

1. 教資會對院校的學術發展建議有兩大目標:確保院校深思其角色及策略,並在主要範疇如醫療和教育方面培養所需人才。學生成數指標為契約效力,不得隨意更改,但如有必要,教資會可接受調整。院校可根據市場需求和課程優勢調整課程及資源配置,但需遵守整體指引及經核准的建議。學額調整仍有一定限制,尤其是不同修課程度之間的學額調動,需特別批准。新增課程需提前申請,尤其是副學位及研究院課程一般應為自資。院校可在合理範圍內自行調整課程及學額,但不得影響教資會資助的範圍或因此獲額外資助。

2. 教資會及政府會就每一個的學科類別預計收生人數定立指標,並用於發放對本地生的學費撥款(2024/25年的資助後的學費為 $42100,並於往後的三年逐年增加)。院校可以超額收生,但教資會不會額外資助超額收生的費用。就本地生而言,大學需要為超額取錄本地生補貼其在本地學生學費之上的費用。對於非本地學生的招生,超額人數為限額的 40%,而有關限額將不影響資助的學額。若收生不足,院校需在其他課程中彌補,以確保公帑妥善使用。

3. 另外,教資會亦要求受資助大學每年提供以通用數據搜集方式向教資會提供數據。部分數據可於公眾領域獲得 : https://cdcf.ugc.edu.hk/cdcf/indepthAnalysis.action ; 市民亦可依照公開資料守則的程序向教資會秘書處或教育局索取資料。若你透過此方式獲得與高等教育有關的資料,邀請你於群組內分享。

---

[TranU] 

根據教資會(UGC) 現行指引,教資會並不鼓勵學生於教資會資助大學之間轉校,但在院校自主的原則下,大學可因應其收生政策接納值得取錄的轉校生。在善用公帑的原則下,如大學接納轉校申請,應在「核准學額」以外「超額」取錄,以確保不會影響一般學生修讀該大學的教資會資助課程,而教資會亦不會為轉校生向大學提供額外撥款。

教資會並無就非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學生轉入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一事訂立指引。

 

在2022/23學年,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本地生轉校人數已列於此:https://t.me/nonjupas_channel/3036


建立日期: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