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好怕人類嘅工作被搶走。其實呢啲事喺歷史上都唔係第一次發生,工業革命果陣咪一樣係咁,但都唔會所有人都失業。工業革命時機器取代咗人手,但係產生咗操作機械嘅職位。同樣地,而家都會產生操作AI嘅職位,所以大家一定要學好AI點樣用。其實要知道咩工作唔會比 AI 取代,首先要知道有啲咩技能係 AI 難以模仿嘅。目前 AI 同機械人好擅長重覆性嘅工作,所以諸如會計、資料輸入、收銀等工作都好易被取代。同時 AI 亦都匯合咗好大量嘅知識,多於一個人嘅承載份量,所以 AI 將會比起人類更快地學識科研、提供醫藥意見、分析數據、設計、甚至係教導學生。

麻省理工學院嘅經濟學家戴維.奧特(David Autor)同埋其他兩位作者,喺佢哋嘅研究中使用2 x 2嘅方格來分類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嘅「認知能力」同「手動能力」嘅程度,同埋工作任務係屬於「例行性」定係「非例行性」。喺呢度,「例行性」唔係指任務簡單或者無用嘅意思。舉例嚟講,銀行行員嘅工作係屬於「例行性」,因為佢哋主要係按照既定程序處理日常交易,呢啲任務通常都可以系統化同埋重複進行。奧特將工作分為四種類型,根據工作需要嘅「認知能力」同「手動能力」程度,以及任務係例行性定非例行性。呢種分類方法有助於更清晰地了解唔同類型嘅工作特性同對勞動市場嘅影響。

工作例子 例行性 非例行性
認知能力要求高

電話客服代表

製造業檢驗員

記錄文書人員

事務律師

策略顧問

研究科學家

藝術指導

法律顧問

手動能力要求高

工廠製造工人

貨運倉儲工人

中低級餐廳廚師

清潔工人

藝術家

外科醫生

建築工程師

創作廚師、大廚

大家可以見到,最易被 AI 取代嘅工例行性高同認知能力要求高嘅行業,因為有大量嘅紀錄輸入比 AI 佢就會自動判斷。其次係手動能力要求高但例行性亦都高嘅工作,呢啲未必係比 AI 取代但可以比機械、機械人取代,不過幸好係機械人嘅發展比 AI 慢,將來可能發展成一個人類控制3個機械人做嘢,呢啲行業未必會完全消失,但使用人手可能會減少 2/3 。

而例行性低嘅工作就比較難取代,因為要 case by case 處理,而 AI 同機械人係較難輸入咁多 exceptional case ,而且 insert data 都係人類,都要佢諗到咁多特例先得,但人類往往係遇到個情況先識反應。最難以被 AI 取代嘅工作應該就係認知能力要求高而非例行性嘅工作。呢啲工作需要到一啲經驗,按照不同情況去判斷,又或者需要到創意。

咁你可能會話,咁 AI 而家都識做設計, AI 冇創意咩?而且將人類嘅經驗輸入, AI 咪有經驗囉,駛乜有人類嘅經驗先至做到啲工作。然而,我哋唔係所有知識都可以用口講出嚟,有更多係「隱性知識」。化學家及哲學家 Michael Polyani 指出: 「我哋所知道嘅,遠遠多過我哋講到出嚟嘅。」無法講出嚟亦代表無法寫成指令,所以交唔到比機械。一個策略顧問或者藝術導師工作時使用經驗未必係 recall 返過去一個 case ,可能係以不同程度揉合不同嘅 case 而得出嘅結論,如果要將呢啲不同情況寫成指令,可能有無限咁多個。

另外,手動能力高而例行性低嘅工作都難以被取代。根據 Moravec's Paradox:「電腦係智力測驗或捉棋方面表現得幾似成人相對容易,但要佢有一歲嘅細路咁嘅感知同行動能力就好難甚至唔可能。」例如,機械人可以輕鬆做好複雜嘅分析任務,但要佢令起一啲唔同角度同位置嘅杯,可能細路仔仲容易做到。所以外科醫生呢類比較需要精細操作嘅工作就比較難取代。

除此之外,我哋仲需要時刻關注新工作嘅出現。因為現行嘅工作不論會否被機械取代,都會有好多人做緊。而新嘅工種職位供應會比較充足,因為總有啲人學嘢比較慢未學到。科技帶嚟嘅轉變,其中一啲新工作就係新服務、新商品嘅開發,亦都包含點樣令呢啲產品落地。我哋要保持開放心態同學習新嘅技能,咁先可以喺競爭激烈嘅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另外,AI會用到龐大嘅數據庫,所以數據分析專家、AI導入顧問、AI研發者、AI應用導師等等嘅職業將會好受歡迎。(我都sit過導演文恩澄教嘅如何用AI賺取被動收入課程,有機會同大家分享)。無論AI發展到咩程度,抑或又有新嘅技術取代人力精簡對人手嘅依賴,都有啲工作係無法輕易被取代嘅。呢個就係奧斯本助理教授同埋弗瑞博士喺論文入面寫嘅,例如優閒治療師、上門技工/維修人員、臨床心理學家、戒毒工作者、職業治療師、社工、營養師、銷售工程師、狗等等。(上門類型嘅工作同埋心理人際溝通相關工作?)音樂家、藝術家等等嘅創意工作都應該無法被取代(但設計師就近乎玩完了。)

1960年代,係美國第二產業最多人就職嘅年代,有36%係第二產業工作者,9%係第一產業工作者,剩返都係第三產業。1960年代之後第二產業嘅工作者都逐漸變少了。而喺2020年,美國有76%第三產業工作者,仲未見有回落跡象,但我哋都知道呢個趨勢唔會再好似以前咁 run 100年,甚至有可能第三產業嘅黃金期根本 last 唔到60年,或者今年已經走緊下坡第四產業正在掘起。而家已經有必要轉型到第四產業,但既然我哋預視到AI技術嘅成熟會減省第四產業所需人手——科研、教學、設計、會計、法律、醫藥等,由而家開始準備提升自己到適合第五產業,培養第五產業所需技能都係好重要嘅。

咁第五產業包含啲咩呢?第五產業嘅特性深深根植喺人類特質之中,並且難以完全自動化,所以先高度依賴人力資源投入。

1. 以人為本嘅服務:

需要人類接觸、同理心同個人互動嘅領域唔太可能被自動化完全取代。呢啲可能包括治療師、輔導員、社工、個人教練同客戶服務代表等專業人員,佢哋需要處理需要情感智慧同理解嘅複雜敏感問題。

2. 創意同藝術表達:

藝術、文學同表演領域可以繼續係具有獨特創造能力嘅人提供就業機會。藝術家、作家、音樂家、演員同其他創意專業人士可以貢獻文化豐富化,同提供貼近人類情感同觀點嘅體驗。

3. 複雜決策同領導:

涉及高級別戰略計劃、決策同領導嘅職位可能需要繼續有人參與。呢啲角色通常需要評估多個因素、管理關係,同憑倫理、社會同個人考慮做出判斷。即係需要經驗嘅顧問、公司經營者等等。所以打工更冇出路易被取代,打工都冇乜幾個呢啲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爭一個位,創業做老細就做到呢個位。

4. 個人化體驗同訂製服務:

某啲行業可能會轉向提供高度定制同迎合個人需求同喜好嘅服務。呢個可能包括個人造型師、專業顧問、豪華旅遊策劃者同其他需要深入了解個人客戶同佢哋具體要求嘅角色。

5. 文化保存同遺產:

專注於保存文化遺產、歷史保護同促進本地傳統嘅工作可能繼續依賴於人類專業知識。文獻館員、館長、歷史學家同文化保育者在維護同豐富我哋對過去嘅理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6. 倫理同監管:

隨着人工智能同自動化嘅普及,將會需要專業人員確保設立倫理框架同法規。聚焦於人工智能治理、數據隱私同負責任嘅技術開發同部署嘅角色可以應對社會同倫理關注。即係私隱專員。

呢6種工作都符合上文中例行性比較低嘅工作,因為呢啲工作唔係單純嘅機械化勞動,而係需要人類獨特嘅智慧同情感。所以,喺轉型嘅過程中,我哋都要著重培養同提升自己嘅人文素養同專業技能,喺呢個充滿挑戰同機遇嘅時代中,才能夠保持競爭力同創造更美好嘅未來。

如果要做到唔會被取替嘅工作,必須要投資更多嘅心機時間去學習點樣做,但亦因為你投放咗好多資源入去先做到,所以其他人冇咁易取代到你。加上,高投資去做一啲小眾嘅行業,先可以因為佢嘅稀缺性而揾到更多錢。要記住,唔怕冇工做,只怕冇進步!我哋一齊努力啦!

 


建立日期: 2024-05-24